《向上生长 --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

发布时间:2022-06-30 发布网站:脚本宝典
脚本宝典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《向上生长 --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脚本宝典觉得挺不错的,现在分享给大家,也给大家做个参考。

1、为什么要学习,以及如何学习

先说一个逻辑吧,解释下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学习。

有个定律叫热力学第二定律,如果之前没听说过这个定律,也别慌张,这个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个定律,以至于这种定律在哪里都存在。说的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条。比如

  • 一个炉子里不添加柴火
  • 人不
  • 绿洲没有雨水

系统会迅速坍塌,最后会变成一种稳定的低活跃状态,灰烬,死亡,沙漠。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,往“熄灭”或者寂”方向发展。这个趋势,就叫“熵增”。

为了维持系统,需要持续地输入能量,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我们就叫“负熵流”,柴火,食物,阳光,都是负熵流。如果太阳熄灭了,地球也就完了,因为负熵没了,地球生态系统也就自毁了。你不吃饭,你就废了,因为饭就是你的能量输入,你的“负熵流”。这些专用名词其实不重要,重要的是理解这就是水往低处流的趋势。

古人说,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。其实前句说的是事物的趋势,后半句说的是一种“非常态”。要跟趋势较劲,需要额外的注意力和精力才行。为什么一个人看抖音不知不觉两小时就过去了,背单词一个小时就跟遭受酷刑似的?就是因为前者是顺应“不进则退的趋势”,后者则是逆趋势的,逆趋势的东西基本都不会让人太舒服。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,除了物质,还有信息,如果系统里不持续输入信息,也会变成灰烬。

很多人经常的表现是“三十岁之后就死了”,不再接受新信息,不再接受新挑战,以为自己懂了。或者觉得自己反正也学不会,就不再学习了,依赖存量的知识,结果就会像炉子里的火焰一样,最后慢慢熄灭,直至变成灰。任何系统或者人都非常容易走上这条路,因为走下坡路、自毁、“熵增”,都是自然趋势。外部的挑战,新的知识,新技能的学习,都是系统或者人的“负熵流”,只有那种有持续输入的系统或者个人才有活路。

对于成年人来说,持续输入的信息就是知识。一般情况下,知识有两种,

  • 一类是基础知识,属于事后总结型的,通俗地说就是解释鸟儿为什么能飞,飞的原理是什么
  • 一类知识是实践型的,也就是书籍里没有的,或者书籍里有但是不容易找到的,通俗地说就是会飞本身。

当你学习了基础知识以后,如果你的生活每天都接触全新的知识,你确实没必要计较看多少书。商人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显,他们可能看书并不是很多,但是一直在解决各种难题,一直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和思考,时间长了就变得非常不得了。

可是对于99%的人来说,他们进入一个新环境半年之后就稳定了,基本没什么新的知识摄入了。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经历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爬坡之后,就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了,没有新信息摄入了。你没有新的负熵流摄入,你的这个系统就在加速衰退。这时候你就得想办法提升自己了。

另一方面来说,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也十分重要,但是当一个人的知识大规模地积累,到一定程度以后,就会出现“涌现”效应。这就跟冲厕所时会出现一个漩涡一样,单个水分子没有漩涡这个属性,但是聚集在一起就有了。很多厉害的人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,也没有收获很大的成绩,可是某一天突然有了突破性进展,但是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家的进展,就是因为他的突破是在他的积累上“涌现”出来的,是规模的产物。知识越多,涌现效应越明显。

一个人在读每本书的过程中,都会有个消化阶段,也就是说怎么让这些知识在脑子里溜达一圈,吸收一下。

此外,这几年有个很不好的现象,叫碎片化阅读。为啥说这种现象不好呢?因为人的大脑是“关系型数据库”,也就是说你记住的所有东西都依赖我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。举个例子,一个原始人看到了泰坦尼克号,他是想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的,但是你就算没见过泰坦尼克号,你也能大概知道它是什么事物,这是因为你见过别的船(哪怕你并没见过真实的船,在书籍、视或者电脑里见过也算)。当你把两个事物关联起来,就大概能猜出这东西应该是一艘型号大一点的船了。碎片化的东西由于缺乏“触点”,和现有知识连不起来,下次想用的时候也想不出来。

如果新知识连不到你的“认知树”上,很快就会忘了,就跟从来没出现过一样。学习本身依赖你积累的知识的规模。你对一件事了解得越多,学得越快。比如一个木匠,他只学会用锤子,基本什么也搞不出来,后来又学会了用锯子,配合锤子就可以搞出点东西了,再后来他学会了刨子、凿子等,当他的工具箱全了,而且这些工具都会用之后,折腾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复杂,甚至别人做出来的东西他看一眼就明白个大概,不断地折腾,说不定就复制出来了。

 

2、当你毕业后,如何继续学习

你做一件事坚持一两百天,习惯了以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大脑会给习惯性的动作修“高速公路”。

神经学认为,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会改变神经结构,变得更加熟练而且难以改掉。也就是说,在新形成的神经路径中,消息传播会加快,逐渐形成条件反射,就跟刷牙、剃胡子似的,坚持一年后,每天不做这件事就会挺难受。

其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,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。你会发现越写越利索,而且对思维的训练也非常厉害,能够让知识条理化,让大脑清晰化。而且随着时间的叠加,效果会越来越明显。

你做一件事,做一周没什么用,做两个月也没什么用,但是如果你能持续五年,绝对能折腾出点名堂。

很多人总是问,我看完书就忘怎么办?这个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看待:

  • 一、一个人刚看了某些书就忘了是正常的,尤其是刚接触某个领域,全是新名词,不忘才是奇怪的事。但是,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依赖“冗余”,也就是说你知道了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之后,这辈子你都会写茴香豆了。你从一百个角度见过大象,你就能认得出大象的骨头,但是你对一只鳄龟只是惊鸿一瞥,你脑子里可能完全想不出来这东西有什么特点。对信息的认知和记忆也是这样,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对一件事的描述之后,这件事就彻底固化在你脑子里了,想出错都难。
  • 二、那些写专业文章的人也都是记住哪个知识点在哪本书,他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。他写作需要的时候,知道该去哪本书查而已。

 

3、厉害的人的工作和学习心得

事实上,小孩的成长和成年人学习某些技能的过程很相似,这也是为什么高成就父母的孩子优秀的概率更高一些,因为道理总是相通的。优秀的父母知道一些普通父母不知道的东西,比如他们迎接过极度复杂的挑战,并达成了目标。这种看待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向下一代传递的。

关于技能提升或者成长,主要是下边这几个方面。

0x1:奖励

奖励必须是反馈型的,有确定性的。

有的父母当孩子记住一个单词便奖励一块钱,记住一篇文章奖励五十,孩子的能力迅速提升,形成正反馈。

有糊涂的父母跟孩子说期末考前三名就奖励他迪士尼乐园一日游,这样做往往没什么效果,因为绝大部分人不响应长期激励。

事实上很多小孩子也会敷衍了事的。他们很快就学会跟父母斗智斗勇的方法。比如他看完一本书就奖励他一个甜筒,他很可能开始不认真看书,而是随便翻书,做做样子而已,然后领奖品,这多么像差劲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。所以奖励一定是可度量的,也就是达成什么结果我才给什么奖励,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反复博弈。

此外,最有效的激励叫随机奖励。很多人都玩过游戏,那里边的宝物掉落就是随机的,这种现象很容易让人无法自拔。到底怎么操作,还需要大家自己多琢磨。

0x2:练习

一个人,只有在挑战区练习才能有效果,驴拉磨那种绕圈练习没什么作用,当然追求太难的目标也会伤害人的积极性。

举个例子,孩子学数学,或者你学编程,不能直接去搞最复杂的问题,否则很快就崩溃了。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越学越难,但是在每个阶段都扎实练习。

但是准确识别出怎样的路径是持续挑战却非常困难,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失败在这里了,要么他自己想不明白,没人指导,要么是指导他的人是糊涂蛋。

先把基础打牢靠,然后再提升层级,多数游戏就是这么设计的,玩过《绝地求生》《王者荣耀》之类的一定有这种认知。你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,游戏系统把你识别成一个菜鸟,让你去新手营,新手营甚至设定人工智能的那种角色让你练手。随着你玩游戏时间的增加,你能够去较高级一些的地方,这里面人的水平越来越高,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。随后你能够到更高级别的地方。这种游戏设置,让你一直在练习,一直有挑战,一直有乐趣。如果一开始就把你和玩了几百个小时的游戏用户放在一起,你每次开局就死,那你能喜欢这个游戏才怪。通过玩游戏,能够让你明白,设计游戏的人都是高级心理学专家。

很多人喜欢聊天赋,其实就高考这种难度的事情而言,跟天赋没什么关系,天赋这种东西,只有你去做数学家什么的才有必要,考个大学不涉及。工具一个人掌握了复杂工具,才真正具备了能力,如果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工具是没用的。比如手机就是简单的工具,严格来说还算不上什么工具,只能算消费品。复杂的工具指的是SQL工具、数据库、eclipse、复杂图像编辑工具、建模工具等,人的能力只有和工具叠加起来,才能形成效果叠加。一个人赤手空拳能打几个人?一个人有根小棍子能打几个?一个人有把枪能制服多少人?

新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具有不断地使用复杂工具的意识,并且尝试用“工具思维”去解决问题。比如码农做什么事情都会问“库呢”?“库”就是工具集,里边放着他的锤子、电锯、凿子。如果你让他先去做一套工具出来再去做事,那么他也不会。将来人工智能也一样,人工智能也是工具,会和人类更加深度地合作,就跟毛瑟步枪换成了马克沁机枪一样,效率急剧提升。效率提升后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分工中来,创造更多的岗位。

使用的工具太简单,你就不会有什么突破。所以你必须想尽一切方法去掌握复杂的工具。

0x3:时间

飞行员开飞机不够一千个小时就不能算老手,马拉松运动员每天都跑几十公里,优秀的程序员也是从对着书一行一行代码敲过来的。在学习的前期,一个人是没有方向、没有思路、没有全局感的,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,过一段时间就会突然清晰了。

0x4:运动

运动远远不是可以用来减肥这么简单,长期慢跑的人都有体会:只要坚持运动,每天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。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运动,能够从睡眠中自然醒来。

运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,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,然后站在那个大镜子下拍几张照片发微信朋友圈才算运动。

每个人的精力就如同电池,因此我们不妨把人体的精力称为“精力电池”。你每天睡觉、吃饭就是给自己充电。多数人都是充满电后再出去工作、学习等。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,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?可以理解为容易很累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只有两千毫安,一天得充两次电,而精力充沛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是六千毫安,大屏玩游戏一天一充。持续的运动,能让你的电池容量变大,你实践了自然会知道我所说的真实性。

 

4、关于积累、精进、进阶

硅谷王川在网上发了一段文字,他说:

  1. 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,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,因为数量不够,差几个数量级而已
  2. 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。大部分质量问题,在微观上看,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
  3. 最大的误区是,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,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,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,用某种奇技淫巧,偷工减料达到目的。这时候玄学、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。数量不够,底子不够厚时,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。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,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

还有人问,会不会就跟驴拉磨一样,一直在积累量,但是“质”没有突破。我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,你肯定能够突破。如果你没有别的好办法,不如把在某件事情上积累一定的量作为目标。

我们看现在所有的一切,意义都不大,但是再过五年回过头来,才能发现五年后的自己正是现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塑造的。

 

5、关于记忆、链接的一些思考

  • 一、大脑非常低效,记性不好,还会自圆其说。你用一段笔记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,过一些年再找出来——你先回忆下今天发生的事,再看看笔记,就会发现大脑记得栩栩如生,然而错误百出,这就是大脑的一个毛病:如果想不起来,就开始给你编。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利用笔记的能力。
  • 二、注意力和肌肉一样,存在耗损。强制自己在某一件事上集中一段时间,就发现自己在别的事情上注意力涣散,因为精力虚了,就跟你搬家之后体力虚了一样。另外,注意力和肌肉一样,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。
  • 三、大脑的神经网络依赖“关系型数据库”,也就是说,所有知识必须链接到已经有的知识,到用的时候才能翻出来,否则就彻底丢失索引找不到了。大家感慨搞了那么多“碎片化阅读”依旧没什么用,就是因为连不到你的“思想大树”。举例来说,你死活想不起来谁是张二狗。经人提醒,说是被他妈往死里打的那个,你立刻想起来了。总体来说,冗余越多,记忆越牢固,比如你不仅记住张二狗被他妈打,还记住他参加黑社会被抓了起来,那就基本忘不掉了。
  • 四、要分得清“反自然”。你玩游戏看电影很快乐,感觉不到时间流逝,你学习健身却感觉水深火热,因为前者是符合人性的,后者是反自然的,自然规律是熵增的趋势。通俗来说,让你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是自然趋势,你必须做到能够克制自己的惰性与随心所欲,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朝好的方向发展。
  • 五、大脑运作依赖的是“涌现”和“链接”,每个脑细胞单拿出来会发现结构非常简单,而且功能单一,并没有记忆什么的功能,但是天量细胞连接在一起,就变得异常神奇而不可思议,开始涌现一些神奇而复杂的东西——记忆,创新,冲动。这种现象有点像冲马桶水流有个小漩涡,水分子本身并没有漩涡这个特点,只有大量的分子挤在一起才有。人也依赖链接,链接越多,可能性就越多,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多,会涌现出一些复杂的模式。比如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有二十个人几乎什么都做不了,有两百人可以做微商,有两千人可以做代理。如果一个人的社交媒体上有一百万粉丝,那他本身就是个热点,可以进化出无数玩法来。中国经济大发展,背后也是史无前例的大基建在助力,铁路、公路把城市都连起来,这也是链接,要想富,先修路,说的就是这事。中国引以为荣的移动互联网,背后也是前些年运营投资上万亿建的。有了网络和链接,自然会涌现新事物。以公路、铁路为标志的硬链接和以网络为标志的软链接的叠加,就是现在烈火烹油的电商
  • 六、提升大脑效率的方法在于两个层面,一个层面是常用链接高速公路化,你可以一边用筷子吃饭一边侃大山,刚开始用筷子的老外就不行。你也可以不看键盘盲打输入文字,因为你长期打字,大脑里已经不需要额外注意力就可以完成这种事,我们叫“高速公路化”。通过反复练习,那部分动作对应的神经细胞便能够“硬链接”了。提升大脑效率的另一个层面在于激活更多链接,学习新东西会让人痛苦不堪,需要用意志力克服它。大脑在扩张链接过程中遭到人的天性的反制,人的天性并不喜欢大脑扩张链接,因为链接多了要消耗多余的能量,而人体不希望消耗那么多能量。但是更多的链接才会派生出更多的想法,才会更有创造性。以前有人说知识多了影响创造性,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,脑子里一片空白,什么都不能创造出来。创造,多是建立在知识积累上的。
  • 七、自然界本身链接并不多,你看狮子、猴子,这类群居性动物,一般互相之间打交道的最多不超过几十头。只有人类突破了界限,链接多了,相互碰撞才有了文明,才有了社会,而且这种链接本身就是潜在财富,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和链接本身是一个正反馈,发展会让链接变多,链接变多会进一步促进发展。全球化就是全球大链接。

 

6、理解“资源边界”,忘记“边界”

“资源边界”这个概念非常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。

举个例子,原始社会那会儿,地球上人很少,看起来没什么竞争,生活压力应该不大才对,然而并非如此。原始人的生活压力也不小,因为他们对资源的理解非常肤浅,似乎只有树上的果子、山里的兔子是资源。他们对煤、石油、天然气什么的根本没概念,这些对他们而言不是资源。

到了工业社会的时候也一样,开始烧煤了,但是对可以释放更大能量的原子能有个漫长的认识过程,在这部分能量被开发出来之前,对于人类来说,这部分资源等于是不存在的,也就是说,资源边界还没扩展到那里。

很多人一定听说过“罗马俱乐部”,也叫“悲观未来学派”。一伙当时最厉害的科学家成立了一个组织,这个组织于1972年发表了一篇名为《增长的极限》的研究报告,它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,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,预测世界末日快来了,设计了“零增长”的对策性方案,也就是说今后大家别发展了,止资源耗尽。可是到了今天,我们能看到经济依然蓬勃发展,现在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,为什么当年最顶尖的学者会搞出这么奇怪的研究报告呢?说白了,他们犯了一个我们通常会犯的错误,即用静态眼光看世界,在当时的资源边界以内思考问题。

很多人毕业后刚工作的时候,工资只有三四千,房子却很贵,他们经常犯愁自己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子,但是等他们奋斗了五六年以后,发现买房子的事情容易多了,至少没当初想的那么难。因为随着我们向前发展,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,“资源边界”一次次地扩展,以前只能靠工资,慢慢地奖金上来了,慢慢地有业余收入了,到后来工资已经不算什么了。回过头来看很多年前刚毕业的自己,像不像现在的我们回头看罗马俱乐部的人?他们想不出来会有这么多水电站、风电站、核电站。他们也想象不了新培育出来的农作物种子产量会那么大。你是不是能够意识到,很多现在的难题,其实是现在资源边界内解决不了的,如果能突破这个边界,很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问题。

说到这里你应该也看出来了,我不是想聊资源,是想说我们自身的问题所在——富人为什么富?他们的资源边界特别大,很多东西都能给他们提供资源。你每天去坐地铁,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,如果你在洪流中,你可能唯一的感受就是不爽,但是如果你在边上摆个地摊,你的资源边界一下子就扩大到人群里了,过往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你的资源,你可能会嫌人流量不够多。

资源这东西比你想的要大得多,或者就在你眼前,可是你拿不到,也就是资源边界太小,而且由于边界太小,跟别人是重合的,会引发激烈的竞争,这也是为什么说底层人踩人,或者常说的内卷,因为不踩没有更好的办法。边界大了,竞争反而小了,而且你已经领会到这种获取资源方式的优越性,脑子里成天想的就是怎么去进一步扩大边界,合作就更容易发生了。

说到这里,大家肯定要问了,怎么扩展资源边界把触角伸到未知领域呢?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具体的方法,但是我有个体验,那就是忘了年龄,去做新鲜的事,接触新鲜的人,永远都在拓展,永远没有边界,不要搞自我封闭。

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,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。大家慢慢体会这句话。

 

7、链接即财富

  • 一、一定要保持乐观,人有一种奇怪的自我实现的能力,你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,它似乎真可以修正,跟你心里的样子越来越像。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悲观蒙蔽双眼更郁闷的事了,乐观会带来财富,悲观会带来灰暗。乐观还是悲观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。你只有坚持看多,坚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,你才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折腾。这种持续的动力就跟巴菲特说的“长长的雪坡上有个小雪球在往下滚”一样,一开始可能不明显,时间长了就会非常明显。
  • 二、这个世界资源是无穷的,而我们总是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,那种感觉就像是印第安人在波多西种玉米,完全不知道地底下埋着史无前例的银矿一样。有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眼前的那点好处,完全忽略了世界很大,资源很多,经常只需要伸手去够一下就能拿到。
  • 三、“链接”本身就是财富,如果没从链接中受益,说明你链接的资源不够多。一旦你开始用这种眼光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世界,可能会突然发现懂了好多之前一直也不太明白的事。这也是之前王川所说——接触真实的世界和市场,发现有些赚钱机会和市场与主流媒体宣传的不一致,有些被人忽视的领域有赚钱的大机会。
  • 四、当下社会讨论的一个比较多的词语是“内卷化”。什么是内卷呢?这个词最早应该是讲中国晚清那种情况的,提出这个概念的人认为欧洲的工业革命一个原因是人工成本太高,因为人少,所以就需要通过机械来代替人力,这便有了持续改进机械的动力,因为有这种持续的动力,最终突破了农业社会,进入了工业社会。我国则不一样,人多,过剩人口导致人力太过便宜,使得以节省人力为目的的技变迁没法自发出现,也就一直自我锁死在了低层次文明水平上。这也就是传说中的“李约瑟难题”的一个现象。把这个“内卷化”延伸下,可以理解成一个系统的自我锁死,或者自我封闭,缺乏延伸性,系统不会变得越来越大,所以就算很大很大的公司,也非常在意每年的增速,因为一旦放缓或者停滞,绝不意味着今年赚到的钱会跟去年一样多,更不会意味着明年还会一样多。一旦放缓或者停滞,很有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,会导致组织迅速的坍塌。
  • 五、有些事投入不大,但自带杠杆,这种事应该多做。比如写文章就是,花几千块买书看书,然后写文章,写出来之后看到的人越来越多,我也会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,随着阅读的人越来越多,效果会呈现出明显的加速。一般我们也称为复利。此外还有件事,你要是给别人打工,今天提供一个交付件,老板会按件计费给钱。事实上这个交付件有个很长时间的“收益尾巴”,也就是明天它还会带来收入,后天依然会带来收入,“剩余价值”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这些。单个交付件不明显,多了就会有效果,大家一定要记住巴菲特说的那个“雪球效应”,这是非常有价值的。我这么说的意思是,大家要在生活中擦亮眼睛,去寻找这方面的产品,自己交付,自己拿长尾收益。其实时间才是真正的成本

 

脚本宝典总结

以上是脚本宝典为你收集整理的《向上生长 --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全部内容,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《向上生长 --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所遇到的问题。

如果觉得脚本宝典网站内容还不错,欢迎将脚本宝典推荐好友。

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,作为学习参考使用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
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联系处理。小编QQ:384754419,请注明来意。